发布时间:2021-01-02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欧美暴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而在国内,各地都在严防与境外冷链输入相关的感染病例。按照“对进口冷链食品检测全覆盖”的要求,武汉等城市近日在对一些批次冷链仓储进口食品进行常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发现,有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这很容易让人想到曾暴露在全世界聚光灯下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一年前,那里是否同样存在境外冷链食品?进口冷链食品此前作为新冠病毒输入载体的可能性是否被低估了?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在武汉走访,基本可以确定一年前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存在大量境外冷链商品。剑桥大学遗传学家彼得·福斯特的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于2019年9月13日和12月7日之间开始在人类中传播的可能性有95%。相关专家认为,武汉最初的病毒由进口冷链输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前,世界各国应该形成数据、信息的共享机制来合作进行科学溯源。
二是强化辽渔码头进口冷链散货食品防控。进一步完善辽渔码头散装冻鱼装卸人员防护方案和操作规范,筑牢港口高危作业人员管控防线,配备专用消杀设备、更衣间、衣物消毒室,实施集中居住封闭管理、“点对点”专车运输、港口作业区域封闭等管控措施。落实每日健康监测,加大舱内作业人员核酸检测频次,由7日一次增加到3日一次,191名备案固定装卸人员全部接种新冠疫苗。在海关指导下对散装冻鱼外包装全面预防性消杀。
4。市场环节。进口冷链食品销售市场要加强管理,规范市场卫生环境,做好销售场所的日常消毒工作。要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是否消毒的相关证明查验工作,防止未经过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的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市场。进一步完善追溯管理,做到所有进入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